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小时候看《走近科学》的一个印象深刻节目, 专家说鳝鱼的吃法最早记载于汉代的陶器上,可见当时就有炒鳝鱼了; 到了唐朝有蒸鳝鱼、炖鳝鱼,宋朝有煎鳝鱼,元朝有烤鳝鱼,明朝有油炸鳝鱼,清乾隆年间有了炒鳝鱼的菜品。 但是,专家并没有详细介绍各个朝代人们具体是怎么烹制鳝鱼的。
红枣银耳莲子汤原料:红枣,莲子,银耳,枸杞,冰糖做法:1、将莲子用水泡发,大约泡一个小时。将泡好的莲子去芯,然后与洗净的红枣,枸杞一起放入炖盅内,加适量的水,炖半个小时。2、将泡发的银耳撕成小朵,与洗净的枸杞一起放入炖盅内再炖30分钟,起锅时,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。功用:美容养颜,美白祛斑。
玫瑰红茶有调经养颜,疏肝理气的作用。具体制做方法如下:所需材料:首先准备20克左右的干玫瑰花茶,需要将玫瑰花茶清洗干净之后放置到一旁沥干水分;加上20克的红茶,同样也需要用清水洗茶之后沥干水分。
原料:小甲鱼750克、鸡骨架400克、猪五花肉300克 配料:葱段100克,姜块50克,香葱段25克,蒜子50克,八角50克,桂皮50克,香叶5克,丁香5克,草果5克,花椒5克,干辣椒节20克,猪油100克,色拉油2000毫升(约耗800毫升),盐50克,味精50克,鸡精50克,料酒200毫升,
生津止咳毛冬青味苦甘、性寒,归心、肝、大肠经;具有清热凉血、活血消肿、祛瘀止痛、清热解毒、利湿退肿之功效;用于治疗中风偏瘫、肢体麻木、血瘀经闭、症瘕、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冠心病心绞痛、高热红肿、咽喉肿痛、湿热痢疾、肠痈、疖肿等。
手扒排骨是一道传统东北菜。用料有猪大排骨、土豆、东北酸菜、粉条、酱油等调料。制作时将猪大排骨剁成8厘米长的段,放入汤锅中,加调料煮。土豆、粉条、东北酸菜放入煮排骨的汤中稍煮片刻,一起捞出放在大木盆或铜火锅中。吃时蘸辣椒面。
- 准备食材:猪蹄、鸡蛋、香葱、生姜,八角、桂皮、香叶和白酒适量。 把猪蹄洗干净,剁成小块儿,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控水备用。 锅中加水,大火煮开,放入葱段和姜片,以及所有的香料,继续煮开后调中小火继续炖1小时。
作为一个在西北呆过的人,对拌面的感情很深。 早年间,在银川上初中的时候,学校附近有个小馆子,里面做的拌面非常好(后来高中毕业那个店没了),大概一块钱一碗。那个时候的一块钱可是不便宜的,但是为了吃那口拌面偶尔也会去凑个热闹。
1.选择猪肉 很多人包饺子都喜欢用瘦肉,觉得这样煮出来的饺子味道更香一些。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,因为饺子本身含有的水分就少,如果用纯瘦肉做成馅儿,吃起来会干巴巴的,很难下咽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选择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,这样做出来的馅儿油水充足、嫩滑多汁。
我是很爱吃鸡翅的,也经常自己做,下面分享几个做法 首先推荐可乐鸡翅! 用可乐来做汤底,味道超棒~ 原料:翅中、可乐、葱、姜、干辣椒、八角 做法步骤: 1.准备好所有原料。(我用的是这种可可爱爱的蝴蝶结锅哦,配两个勺子) 2.锅中加少许油,爆香葱姜干辣椒八角。 3.倒入翅中,小火煎至两面微黄。
“洋葱拌芹菜”是一道经典的家常小菜,主要原料是洋葱和芹菜,调料有陈醋、生抽、白糖等。 食材准备: 主料:洋葱1个、西芹300g 小辅料:胡萝卜半根、花生米小半碗(约25g) 大料1瓣 做法步骤:1. 所有材料洗净,切细丝2. 锅中加水,放入胡萝卜、大料,煮开后转小火,煮至胡萝卜软烂,
2021年更新,我最近做毛血旺,不加豆瓣和花椒了——用泡椒(小米椒)、小葱、香菜、花生米来代替。 首先,把材料准备好,豆芽、菠菜或者空心菜、豆皮都收拾干净,然后,在锅里倒入清水,放一点料酒,然后把血旺放进去煮,水再次沸腾的时候,撇去浮沫。
材料:大蒜、醋、生抽、糖 做法步骤: 1、把蒜去皮,洗干净晾干备用; 2、准备好一个可以密封的瓶子,我这个是用来装香油的瓶子,正好可以用。清洗干净晾干待用;3、锅里放入适量的水烧开,倒入瓶子中,再放入醋和糖搅拌均匀;4、把晾干的大蒜放进去,盖上盖子浸泡一个月即可食用。
【香炒猪大肠】 1.买回来的肥肠放在盆中,加入料酒抓匀去味,反复冲洗干净,清洗干净后放入盆中备用; 2.准备一个土豆去皮切成大块(切大块更容易熟透),再准备适量的洋葱切成块,生姜一小勺切片,一大勺切成丝; 3.起锅烧水,把洗净的肥肠倒入锅中,加入一点姜片和少许料酒去腥,焯一下水去除异味,
第一次听见这种搭配,特意包了一包,味道不错 就是饺子皮有点不熟 我可能比较注重仪式感 所以煮之前用蒸锅焖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直接水煮的 这样更入味些(其实这方法是我看某美食节目里介绍的 说是广东人包制的方法 其实我就是想验证一下这种方法的可行性